***加载中...
这是近期做的玩具,小能量炮,每天都在带小朋友做手工玩具,科学小实验,像陀螺,万花筒,小汽车,吸尘器,驳筒子,水火箭等等,可以去我主页看之前***完整吧的,喜欢的话可以关注交流下。
材料:自行车气门一个、一端有竹节的细竹棍一根、中间有孔的圆形金属板一个。
制作:将细竹棍的竹节修剪成圆锥形,作为转轴。金属板套在气门上,并用螺母压紧,一个好玩的陀螺就做好了,就这么简单,试试吧!
玩法:将竹转轴插入气门中,用一段棉绳缠绕在气门上,一只手拿竹转轴圆锥顶朝下,放在水平面上,另一只手用力拉动绳头,陀螺受力转动起来。放手后,由于惯性,陀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转动。
***加载中...
六十年代,太穷了,穷的超出你的想象,反是能下咽的,都是出自“土”里。反是用的东西差不多都带“洋”字,包括了各个生活方面。下面仅说几个想到的:洋布,洋装,洋面(特别细,特别白的面)洋火,洋油,洋桶,洋铁丝,洋钉子,好一点的房子叫洋房,最好的交通工具叫洋车(自行车),洋铁,洋木,洋钢,洋玻璃,洋刀,等等等等,一切从外国来的东西,都带洋字,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一九七六年,一九七六年春天我跟着生产队给小麦“点”尿素,那时候还管化肥叫“洋劲″呢。
六十年代前,特别是50年代,凡好一点的东西都带个“洋”字,如商店里卖的白布,叫洋布,铁钉子,叫洋钉子。煤油叫洋油。水泥叫洋灰。西红柿叫洋柿子。楼叫洋房。自行车叫洋车。商店里卖的白面叫洋面。西服叫洋服。铁絲叫洋絲。火柴叫洋火。白铁叫洋铁。水壶叫洋铁壸。甚至于***数字也叫洋码子。木制品石制品铜制品是中国的,铁制品好多是洋的。
五、六十年代带“洋”字的东西太多了!这是因为当时是建国初期,这个“洋”字也是沿用了旧中国的叫法。因为在旧中国,那时候工业还很落后,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因此货物名称都带着个“洋”字!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自己已经能生产很多日用品了,比如火柴(洋火)、肥皂(洋夷子)、煤油(洋油)、腊烛(洋腊烛)、袜子(洋袜子)、白布(白洋布)、水果糖(洋糖)、小广播(洋戏匣子)、铁钉(洋钉子)、镐头(洋镐)、自行车(洋车子)等等。
虽然说这些东西都是我国自己制造的,可是人们仍然改不了老叫法,看起来,任何事物,只要形成习惯了就很难改掉!就说镐头吧,我们这里至今还叫“洋镐”!火柴,有很多老年人仍然叫“洋火”!
六零年代洋油灯,
日用洗脸洋瓷盆;
漱口手端着洋缸。
点火做饭洋火柴。
木工家具洋钉子,
工厂上班洋机器。
出门骑上洋车子,
客人进门递洋烟;
集市扯块花洋布。
发型要理洋头发,
在解放前早期,我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很差,绝大部分工厂都是外国人开的,由于工厂主是外国人,他们生产的产品我们国人都会冠以洋字,还有很多进口的产品也是如此。意思就是这些产品不是我们依靠自己的能力生产出来的。
现如今,我们是世界工厂,没有不能造的,除了样镐,洋鼓还有人叫,但也都是纯国产,其他的早都埋进了坟墓!
洋火------------火柴。
洋车---------自行车。
洋油------------煤油。
洋灰------------水泥。
洋铁叶子----------------镀锌、镀锡铁皮。
洋布----------外国工厂生产的各种布匹。
洋袜子--------外国工厂生产的各种袜子。
洋鼓,洋号---------------------------乐器的一种,西方人的奏乐工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fncw.com/post/978.html
下一篇
运动装备小课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