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购买指南 > 正文

洋务运动购买多少战舰合适

  1. 清朝什么时候向英国购买的现代化军舰?
  2. 晚清洋务运动,外购军舰弹药武器装备,这么做有何弊端?
  3. 晚清时期中国已经能够自己制造军舰,为什么还要花费巨资向外国购买?

清朝什么时候英国购买的现代化军舰

洋务运动时期;付北洋舰队部分战舰资料 下水时间 致远 巡洋舰 英国 1886 靖远 巡洋舰 英国 1886 超勇 巡洋舰 英国 1881 扬威 巡洋舰 英国 1881 镇东

晚清洋务运动外购军舰***武器装备,这么做有何弊端?

谢谢邀请!

清末标榜军事自强的洋务运动中,通过进口外购的方式获取军舰、***以及各种武备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优点是可以用较少的经费、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实现武备的提升,缺点或者说弊端,则是缺乏后劲,即买来的东西再好,究竟还是买来的,并无法提升自身的军事工业能力,而且一旦遇到战争,很容易发生外购渠道被切断,由此导致失去补给、供应的严重问题

洋务运动购买多少战舰合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需要注意到的是,有一个很少被人提及的问题,即洋务运动中,中国在外购军舰、***、武备的同时,实际上主事者已经注意到了后续供应的问题。因而很多武备买来之后,围绕其配套的***、备件,都进行了尝试国产自造的努力。

例如北洋海军的军舰,从305毫米大炮炮弹,到37毫米的哈乞开司炮弹,当时国内天津机器局东局、江南制造局等都进行了引进仿制,并掌握了批量生产的能力。其他诸如毛瑟、哈乞开司等步枪子弹,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等也大都能自造生产。只是总体上而言,由于国家的工业基础尚未建立,虽然有了一些军工企业但是与军工向配套的***矿、冶金、化学等工业部门尚未成型,由此使得国内的军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产量小、品质不高的问题。

外购军舰***武器,在短时间内还行,可以提升自己的军事力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利和弊,它的弊端在于,一但有了战争,***如遭遇别国在某些方面的封锁,再好的武器也不能持久,毕竟购买的能力有限,即便买的再多,也有用尽的时候,同时它也制约了自己军工生产的发展如果外购军舰***武 器,用在仿制生产,用别人军工技术,提高自己军工生产,就当别论。可惜晚清时期的中国,工业太落后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晚清的洋务运动,虽然购买了一些外国的军舰大炮,依然逃脱不掉被动挨打的根本原因。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好自己的军工企业,提高科技发展能力,国家才能强盛。

洋务运动购买多少战舰合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洋务运动提倡“西学中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就是“自强”,”求富”。

洋务派也办了矿山,工厂,可是连枪炮都造不好,就急于求成地买,买,买!以为靠引进洋枪洋炮,洋人兵舰,就可以提高战力!

短期内倒可以形成装备规模,比如19世纪的北洋水师。但是靠买的东西毕竟不可能吃透掌握,北洋水师的官兵还是一群换了军装的农民。也许他们并不缺乏操作的技巧,但是现代海战意识,知识恐怕是缺乏的。

洋务运动购买多少战舰合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在基础工业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选择先外购洋人现成的武器装备快速成军,然后学习仿制,建立自己的军工体系,这个套路是毫无问题的。

晚清洋务派也不是一味的依仗外购洋人的枪炮武器。张之洞的汉阳兵工厂,李鸿章的江南制造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都是为了建立西式军工体系做出的努力。

依靠德国图纸设备仿毛瑟枪的汉阳造,从清未到抗美援朝都一直在发挥作用。福建水师也有仿制洋人生产了火轮船。

晚清时期中国已经能够自己制造军舰,为什么还要花费巨资向外国购买?

军舰是大工业化的产物,建造军舰是一个国家船舶制造、冶金技术、钢铁技术等多种工业能力的体现。晚清虽然经过洋务运动,清朝的工业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只能造一些吨位比较小的军舰,大型铁甲舰还是要靠进口,购买英德等国的铁甲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洋水师两艘7335吨的铁甲舰,定远和镇远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