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的石头我觉得写得有些过,原因主要是,张清本身实际陆地功夫并不行,而且他力气不大,更别提内力了,力气不大,没内力,功夫不行,打出去的石头真的力道那么大吗?真的会有那么快吗?如果他本身力气小,又没内力那就不好解释了。
花荣的箭法也不算太过分,因为历史上箭法超群的人很多,而且如果不是特别大的弓箭,或不是要求射的特别远,也并不是需要特别大的力气,多练习,百发百中的历史上也有,花荣是武将射箭操练也是经常考核锻炼的业务,熟能生巧,就和现在部队一样,枪神也是有的,百发百中也是可以的,但你让他拿着石头百发百中很难的。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读者会觉得很有艺术冲击力,而不会认为李白在胡说八道。“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是艺术夸张,读者在欣赏的时候同样要有艺术想象力。《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景阳冈打虎,都是艺术夸张的典范,给读者以震撼的力量之美。花荣的箭术,以及张清的飞石技能,也是如此。
《战国策·西周策》中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成语“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即由此而来。吕布辕门射戟也是史实,《三国志·吕布传》中有记载。“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李广善射,力道刚猛,竟能将箭射进石头。
花荣,人称小李广,箭术一绝,跟秦明对战时,一箭射中对方的盔缨,对影山上一箭止息了吕方、郭盛的争斗,大显神威……张清的飞石神技更是不容小觑,曾连伤梁山十五员战将。作者在写花荣和张清的时候当然进行过艺术处理,但跟写鲁达和武松时相比,显然克制得多,没有过分拔高。
天山勇一箭射穿了张清的喉咙,按照常理来讲张清必定牺牲,但是梁山里可是有地灵星下凡的神医安道全,有着神医的名头,只要张清的头没掉,安道全就能将其医活。
当然,安道全着实做到了,这样一来天山勇就有不小的心理阴影了。
为啥张清这么招辽军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宋辽交锋的首次大型战役中,张清用飞石击中了大辽上将阿里奇,梁山在俘获阿里奇的过程中没有为其进行及时的治疗,就这样阿里奇在押送的途中负痛身亡。如果辽军中兀颜光是“双王”,那么阿里奇一定是“四个二”,可见辽军是很认真的在出牌,却被打了个出其不意。
所以擅长远程攻击的天山勇就瞄准了张清的咽喉,想要一箭索命,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张清被救回营,被医好。除此之外,天山勇也没有再施展他的神箭绝活,在单挑环节,天山勇二十余回合就被徐宁斩杀,其武力水平也是一般般。
就算是有着小李广之称的花荣,在两军对阵时也没有说逮住机会就射对方。倒是梁山在征方腊期间攻打昱岭关时,卢俊义和朱武“合谋”让庞万春收割了梁山多员大将及数千士兵的人头。
即使是这样,庞万春也只笑纳了卢俊义和朱武的好意,并不是单凭自己就射杀了多名梁山将领。当卢俊义命史进等六名头领高调的去昱岭关探路时,庞万春先是一箭射杀史进,接着命弓箭手乱箭齐出,石秀、陈达、杨春、薛永、李忠才牺牲了。
此题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以及一个逻辑错误。
恰好,今天才回答了一个问题,也是关于张清的,“张清连败15位好汉,他到底有多恐怖?”所以,就连带着回答这个问题吧。
(辽将,天山勇)
首先,常识性错误。天山勇射杀张清?张清只是受伤了。
这发生在梁山接受招安后,征讨辽国的时候。张清在檀州用飞石连续打死守将阿里奇和皇侄耶律国宝,立了征辽第一功,自然也引起了辽军的注意和仇恨。到了蓟州城下,阵前已经有辽军兵士认出张清,对辽军主将说,“这对阵穿绿战袍的蛮子,便是惯飞石子的”,于是这个天山勇,副总兵,惯使弩箭的,急忙趱马出阵,教两个副将在前面掩护着,相当于三个群殴张清一个。天山勇躲在后慢慢放暗箭,张清急躲开时,还是射中咽喉,翻身***。
好在有“双枪将”董平、“九纹龙”史进,引解珍、解宝,死命去救回张清。卢俊义看了,急教拔出箭来,血流不止,项上便束缚兜住。随即叫邹渊、邹润扶张清上车子,护送回檀州,教“神医”安道全调治。
应该说,天山勇的弩箭还是射得很准很狠的,只是张清就是打飞石的高手,他多少心里都会防着别人也用暗器这招数,所以有躲的动作了。另外,射中喉咙,很是凶险,好在有“神医”安道全,张清得以过这关。后面再征方腊的时候,安道全留在京城伺候皇帝,没有了神医,什么水土不服的,受伤的,病的,梁山的人估计因此多死了不少。
张清也是在征讨方腊的时候被杀死的。独松关,张清与好友董平私下步行攻关,这确实是个愚蠢的决定。首先,张清枪法稍逊,步战难用飞石,他打飞石都是在马上。董平也有一边手臂受伤。两人在自己战斗力下降的时候去约架,结果双双被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fncw.com/post/8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