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装备 > 正文

运动装备束腰图片

  1. 健身达人穿的束腰带有哪些功能?
  2. 《水浒传》中,孙二娘穿的“主腰”,是古代女性的束胸内衣吗?

健身达人穿的束腰带哪些功能

个人觉得健身达人也不会天天穿束腰

只是为了好看。拍照显得腰细!

束腰的争议很多如果身材够好,有马甲线,完全不用穿束腰。

运动装备束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大重量你可以专业腰带哦!@头条健身 @Keep自由运动


主要的功能就是稳固核心,一般适用于大重量防止受伤,还有很多功能是厂家为了宣传,而不是特别是一些实际用途的,整个训练全程带着,如果你不是这方面有针对性的训练的话,或者你是核心优点问题或者受了伤,反而是有坏处的。

束腰带对于减脂健身的人来说,就很有用,但初学者不建议,在束腰带通过高科技面料可以加速燃烧身体里的脂肪,从而提高了新陈代谢,例如深蹲,硬拉,杠铃蹲起的时候,束腰可以扣紧一点,能很好的帮助我们收紧腹部,FANG止运动时腹部外凸,从而起到减压效果,也是保护承受了巨大压力的腰椎部位,合理的佩戴束腰可以提高身体的舒适性,利用运用好,对身体的核心区域,整个功能控制都可以起到作用,支撑身体保持稳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运动装备束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腰带在健身房里属于最常见的装备,基本的功能室稳定核心集群,腰部的核心肌群收紧在运动中可以稳定躯干,同时有助于腰椎的保护,在大重量深蹲硬拉以及推肩中用的比较多。

腹部肌群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八块腹肌,在深层次中有大量横向的肌肉,就像腰带一样,这些肌肉保证着我们身体的直立与支撑。

肌肉收到挤压,能够更有效***肌肉发力,打篮球的人用的腕带套在胳膊上也是同样的原理。

运动装备束腰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腰带最重要的就是帮你收紧核心。

个人还是不建议带腰带,我的硬拉190公斤,深蹲140公斤,成绩确实不怎么样,用腰带的时候确实感觉做组更轻松,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会有依赖性,就像用肌酸和氮泵一样,习惯了不用,会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所以深蹲没到200公斤之前我还是不建议使用,但是大重量冲击的时候最好带着,避免受伤。

这就是我对腰带的了解,新手不推荐,有一定基础慎用,老手随意。


水浒传》中,孙二娘穿的“主腰”,是古代女性的束胸内衣吗?

古人的内衣最早称为“亵(xiè)衣”。“亵”意为轻浮、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回避和隐讳的。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礼记·檀弓下》记载:“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 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 命彻(撤)之。”

两汉时期内衣称“抱腹”、“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质地多用平织绢,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内衣称为“两当”,它有前后两片,既可挡胸又可挡背,材质多为色彩丰富、内有衬棉的织锦。

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诃子常用“织成”(一种名贵织物)为面料,挺括而略有弹性,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

自宋代开始,女子有了束胸的习惯。此时内衣上可覆乳下可遮肚, 用纽扣或带子系结,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

元朝内衣称“合欢襟”,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

稍微查了下资料。“主腰”确实是古代女性所穿的一种内衣。它由“抹胸”演变而来,有所不同的是,“抹胸”仅有前面的方尺之布,用来裹束前胸,而“主腰”则发展到了有一块后布,这块布可以用来覆盖腰部。所以“主腰”的“主”是“系扣”的意思,这一块布既可以自后向前围束,,也可以围系裙腰。便称作“主腰”。

作为长篇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百单八将的英雄事迹和豪迈气概,同时也生动展现了北宋时期的市井生活和人间百态,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了诸多参考,同时也给我们留下大量可供探讨的话题,其中之一便是古代服饰。而在书中出现的众多服饰中,孙二娘穿的一件“主腰”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关于孙二娘穿“主腰”的描写,出现在《水浒传》第二十七回:

那妇人便走起身来迎接,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纽。

从上面这一段文字的描写中,不少人猜测孙二娘穿的可能就是古代女性用纱、丝绸等材料做的束胸内衣,上面点缀着刺绣,乃女性独有的贴身之物。其实,这一猜测并不准确,“主腰”这一服饰有着更为复杂的内涵。

第一,“主腰”的起源

“主腰”又叫“主腰儿”“主腰子”,根据专家考证,“主腰”最早起源于元朝,元散曲名家马致远有《落梅风》:“实心儿待,休做谎话儿情。不信道为伊曾害。害时节有谁曾见来,瞒不过主腰胸带。”明朝以后,“主腰”的称呼才开始流行起来。其中“主” 的意思是系扣,因其可同时围系裙腰,故有主腰之称。《水浒传》讲述的是北宋时期的故事,当时还没有“主腰”一说,为***家“移花接木”之过也,将明朝之服饰穿之于宋人之身。

第二,“主腰”与束胸

不少人将“主腰”等同于束胸或者抹胸,其实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根据《清稗类钞》记载:“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之内侵者。俗谓之兜肚。”可见抹胸只有前片,无后片;而“主腰”在外形上更类似于今天的背心,它“围在胸部,开口向前或向后,开口处有钮扣或系带来固定。”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束胸或者抹胸只有前片,而束腰有前后两片。

第三,“主腰”的使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主腰”是女性专用的服饰,但这同样是一个误解,“主腰”的穿着者不限男女,古代男性也有很多人穿。《水浒传》第七十六回描写蔡福、蔡庆两个刽子手时写道:“那刀林中立著两个锦衣三串行刑刽子……一个皮主腰,乾红簇就;一个罗踢串,彩色装成……”第七十四回,描写任原的装扮时也出现了“主腰”,由此可见,“主腰”在古代男***饰中也很常见,并非女性专有。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主腰即是古人内穿的肚兜,原本是男女不限皆可穿着,但作为女性的贴身内衣描写出来更能引起人的遐思,所以文艺作品中多有形容女性“主腰”的描述。

如,元末明初杂剧作家贾仲名的《对玉梳》中第四折:“到晚来贴主腰儿紧搂在胸前。”

又如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七回:“那妇人便走起身来迎接。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

再如明末清初西周生的长篇***《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四钱八分银买了一疋平机白布,做了一件主腰,一件背搭,夹袄夹袴从新拆洗,絮了棉套,制做停当。”

再再如兰陵笑笑生所写的《***》一书中的第二回,“玲珑坠儿最堪夸,露来酥玉胸无价。香袋儿身边低挂,抹胸儿重重钮扣香喉下。"

以上描述皆是主腰,其中以笑笑生写的最为香艳动人。但若仅是男子穿着,便用不着如此描写了,不就是一件贴身的背心么。

关于主腰的叫法其实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秦汉时它被叫做“亵衣”,而到了唐宋时“诃子”或“抹胸”即是它了,明代的作者们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在当时它一般就被称作“主腰”,清代“肚兜”的叫法便更为普遍了。

“主腰”的功能其实就是一件遮体的内衣。制作的形式较为一致,其外观多为方形或菱形较多,也有讲究美学的在下摆处设计半圆形的样子。其顶端一般用布带系在脖颈上,左右两边也有带子可系于腰间。制作材料在先秦时代估计也就是棉麻而已,唐宋及其之后时期就以丝绸为多了,毕竟丝绸贴身爽滑。当然,庶民人等无论在哪个朝代,粗布制成的也就凑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