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装备 > 正文

泰勒运动装备,泰勒训练师运球

  1. 《三体》中,泰勒企图用将人量子化,以对付三体舰队,可行吗?
  2. 二战时期的蒙古军队主要装备什么主战坦克?

《三体》中,泰勒企图用将人量子化,以对付三体舰队,可行吗?

谢谢@悟空问答 邀请。

这个问题涉及科幻片、模拟模型名词等多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方面,所以即使那些比如“三体”、“量子”提出来的砖家都很难解释。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连名词提出者都尴尬的问题,问题就是这些名词本身就让人浮想联翩,不专业

泰勒运动装备,泰勒训练师运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了更好的回答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名词吧:

“三体”,认真的讲,天文学里的三体指的是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不可区分的天体,并且这三个天体彼此之间都有相互作用。这本来就是天文学里一个极其小众化现象,也就是说宇宙中存在三体的可能性甚至都低于宇宙中生命的存在率,可偏偏被一些希望自己突围科学选择的方向,于是就以质点***设成三体,于是像“南门二”三星(比邻星所在的天体系统)就归入到三体里来了。

下面再说“量子”,量子本身就是虚拟名词,指的是物质特性不可分割时状态名词,比如“原子”是物质物理性不可分割的量子,电子是基本粒子带电性不可分割时的量子,光子是不可分割光时的量子。

泰勒运动装备,泰勒训练师运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实际操作上,却把量子微观化到长度单位,于是就引起了对量子研究、应用、引用等各方各面的大混乱。

理清问题涉及的名词,再回答问题,问题提到的“三体”更模糊了天文学家嘴里的三体,变成了只要有三颗星就是三体,甚至张冠李戴的把毫不相关的其它天文模拟也揉进来。

这对于作家来说没错,因为他们需要制造紧张、悬疑,但是却造成了天文学里的更大更多的误区甚至误导观众读者走进误区不能出来。

泰勒运动装备,泰勒训练师运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问题就属于走入误区中极端化,本来对三体就是误区了,再把量子拉了进来,甚至胡说什么把人量子化。

感谢小秘书的邀请!

这个问题本身就比较复杂,不仅涉及到《三体》作品本身,也涉及到刘慈欣先生的创作的一个延续。但在详细介绍这个问题之前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不可行!无论是按照小说中的逻辑还是现实世界中的物理法则都不可行。

在《三体》中,将人量子化,制造一支幽灵舰队来对付入侵地球的三体第一舰队,是面壁人弗里德里克·泰勒的***。他的核心思想是在人类舰队和第一舰队相遇之时,利用宏原子武器,也就是球状闪电突然对人类舰队发动攻击,将他们变成量子化的幽灵舰队,从而弥补人类和三体第一舰队之间巨大的技术差距。因为在泰勒看来,即便是第一舰队再强大,也不可能将已经死去的人再杀死一次。所以,如果能制造这么一支幽灵舰队绝对能够战胜第一舰队。

可能对不熟悉刘慈欣先生读者来说看到这里都有点一头雾水,搞不清楚这个幽灵舰队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其实量子幽灵并不是来自于《三体》,而是来自于刘慈欣的另一部作品《球状闪电》。这是一部描写上世纪70、80年代的科幻***,故事发生在《三体》之前,主人翁为丁仪,也就是《三体》中的那个丁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球状闪电》可看作是《三体》的前传。

客观而言,对于刘慈欣先生的《球状闪电》是一部争议比较大的作品,赞赏者认为关于球状闪电的设想天才、大胆;反对者则认为完全是胡思乱想。

在***中,刘慈欣先生将量子力学、球状闪电、核聚变等科学元素结合在了一起,给出了自己的想象。刘慈欣首先设想了一种宏原子的存在,也就是在宏观尺度可以看到的原子,这种原子发生核聚变反应后会变成球状闪电,这种巨大的能量会将周围的事物转化成量子态的存在。被量子化的人如果存在强烈的意识,还可以依靠自我观察的方式维持量子态的存在,也就是不坍缩,从而和宏观世界发生关系。

也就是说刘慈欣先生实际对现实中的量子力学,提出了一种完全相反的逻辑,即:如果现实中的量子在被观察者观察之后会发生坍缩,那么如果这些量子本身具有意识,那么他们就可以通过自身的观察来抵消现实中的观察,从而维持自己的量子态。在《球状闪电》中,林云(丁仪的女友)就是依靠对祖国的强烈责任,依靠自我观察,维持了量子态的存在,从而成功吓阻了敌国对我国的战争

二战时期的蒙古军队主要装备什么主战坦克

主战坦克这个概念要在20世纪60年代才有,所以二战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装备主战坦克。二战时期坦克只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至于蒙古军队二战时期的坦克都来自苏联,型号有BT-7、T-26等

二战全世界也没走主战坦克,更别说蒙古了,另外,蒙古在二战的时候是苏联的殖民地,有的只是苏联的伪军。所以压根就没啥重型装备,有苏联驻军,苏联驻军的坦克一般也就一些轻型坦克,中坦应该都没有。

坦克的历史,主战坦克的概念提出的较晚,大致是1960年代左右才提出,而距离世界上第一辆坦克(1915年)的诞生已经过去四十五年。坦克是英语TANK的音译词,原本这个英文单词的意思是大水柜的意思。英国在发明坦克后,为了军事战略目的,所以进行了保密,对外宣传是他们制造的运送食物、水等后勤物资的,并在坦克上贴上TANK的单词,这才使得坦克(TANK)一直延用到现在。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坦克的设想其实不是由专业军事专家或兵工厂提出的,其实是著名画家列奥那多达芬奇提出的设想,没错就是那个画鸡蛋的大神。不能否认的是达芬奇在军事领域的天赋,他曾经是担任过军事工程师的,他的笔记中还有关于机关枪、子母弹、降落伞、潜水艇等概念,或许如果抛开画家的名气,他就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工程师。

话归正题,坦克在早期是依据车体重量来划分的,小坦克10吨以下、轻型坦克20吨以下、中型坦克20吨至40吨、重型坦克40至70吨、超重型坦克70吨以上,另外就是早期其实坦克和战车的概念区分是比较模糊的,所以主力坦克在一些地方也叫主力战车,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技术的突飞一些中型坦克的火力、防护级别甚至超过了原来定义的重型坦克,而且因为重量的差别这类中型坦克拥有更高的机动性,自此坦克的分类归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主战坦克顾名思义就是单一的主攻作战型坦克,这个概念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被通用,甚至苏联很久没用主战坦克的称呼,仍然是归类于中型坦克。特种坦克即应对战场特殊需求拥有特殊功能的坦克,如水陆两栖坦克、扫雷坦克、装甲架桥坦克等。根据这样的分类,那么这样算的话只能把之前那些以主攻作战型坦克论为主战坦克了。

蒙古国1924年在苏联的扶持下独立,它可是世界上第二个马列型国家,号称独立实际上相当于苏俄的附属国,当时的蒙古国没有军工业也没有钱买装备。1930年苏联就给了一批战车,其中英国造的Ricardo(里卡多、32辆)、Taylor(泰勒、5辆)、Renault(雷诺、7辆)及苏联造的雷诺(11辆),因为都是一些老式的装备,苏联放仓库都生锈的装备,所以还真只能算是战车。直到1932年蒙古国正式成立第一支坦克部队,装备了10辆Taylor(泰勒)坦克.,估计和苏联还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苏联派了专家去帮蒙古国维护培训,蒙古国可以确定二战前夕就装备了坦克。蒙古国的装备的首批坦克具体参数没有查到,不过有两点就是蒙古国既没钱也没技术,主要是依靠苏联,可以看一看苏联的坦克是什么情况,蒙古国肯定是要比苏联落后一大截的。

别看现在的俄罗斯武器卖给这个卖给那个的,尽管现在的俄罗斯不等于苏联,但其实早先他们的坦克技术是落后的,也曾经靠进口英国的军武来增强军事。1929年5月28日苏联和英国的维克斯公司进口了15辆六吨的坦克,第二年苏联照着这批坦克仿造了20辆TMM1\2坦克,经过对比测试最终苏联***用了TMM2方案并正式定名为T-26轻型坦克(重量8.5吨)。由此可见,蒙古国的坦克再好也是T-26以下的层级,而且t-26是苏联当时畅销的军武之一,不可能就那么早白送给蒙古国。除了T-26之外二战期间苏联使用的还有T-34、T-35、KV-1、KV-2、BT-7坦克及IS系列坦克,除了T-26以外其他的主要是用于中国以外的战场,当时的苏联也是战争的参与国,他自己也需要巨大的军费来支撑军武,尤其他面对的还有德国日本这样的军事强国,完全无暇顾及蒙古国,也就是给点淘汰的生锈吃灰的老装备,直到现在蒙古国的主力坦克依旧是上世纪的T-55、T-55、T-62、T-72A,其中T54/55占有量近总数的一半。还有一点就是苏联与蒙古国是接壤的,如果蒙古国遭到攻击,苏联直接从国内把军事武器调过去也完全来得及,要真放一批先进的武器在蒙古国,还担心它反咬一口呢,1939年发生的诺门罕战役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当时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和苏联扶持的蒙古国就杠起来了,苏联和日本分别就派了自己的军队(包括坦克部队)跑到蒙古国边境上打了一架。因此可以想象,至少二战那一段时间里,蒙古国没有什么先进的坦克,很长一段时间应该都是使用苏联淘汰的那批旧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