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装备 > 正文

清军运动装备,清军士兵装备

  1. 清军为什么要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

清军什么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

最近迷上了国外的《仓储寻宝》节目,国外有人租仓库放置东西,仓库到期而租仓库的人没有续费,仓库中所存之物就要被拍卖,有人就专门购买到期没续费的仓库寻找值钱的东西发财。

在一期《仓储寻宝》节目中,寻宝人艾伦,汤姆高价拍下一间仓库,却没找到值钱物件,眼看就要赔钱时,却在仓库后边找到了一杆双人操作的特大号***,只这一杆超大号***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我看着视频中俩人找到的那杆双人操作的超大号***却乐了,这杆双人操作的大型火绳***,不就是清军大规模装备军队的抬枪吗?

清军运动装备,清军士兵装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方俩人操作用来打猛兽的大型***,被满清装备军队用来***了,从这一点来说,不能不说满清将领头脑灵活,有超前意识,因为抬枪的射程、威力,都优于同时代的火绳枪,将双人操作的大型火绳枪引入战争领域,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但人家已经发明了后膛装填的线膛枪,你还俩人扛着抬枪打仗,就落后了。

有网友问:清军为什么要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 感觉这种枪很没效率啊,笨重操作还繁琐。为什么还要装备呢?它的杀伤力要比单兵用的火枪大吗?实战中能弥补笨重繁琐的劣势吗?

清军运动装备,清军士兵装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抬枪是清军在全面配备西式枪炮以前,军中最厉害的武器。清军之所以可以对抗太平军,可以打败西北起义,云南起义,湘西贵州起义……主要依靠的武器就是看似笨拙的抬枪。

比如太平天国在定都南京以前,虽然从广西一路杀到江苏,但是却并没有对清军成功,进行过大规模歼灭性战役。在这个过程当中,太平军多次伏击和合围,只有1000-6000人规模的清军,但是形成歼灭战的100次,也就2,3次。

向荣等人就带着几万清军一路与太平军进行厮杀,直到太平军十万大军出武汉的时候,还经常遭到1千人到5千人规模的清军阻击和追击。

清军运动装备,清军士兵装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军依仗的战斗力核心,就是抬枪。无论西北***起义,太平军,云南农民起义,还是湖南苗民起义,大体上在冲锋陷阵方面,都比清军勇敢,而且,也都具备一定的火绳枪,火铳这样的武器。

清军压制,这些农民军拼命冲锋,还有农民军手里的鸟枪火铳的武器,那就是抬枪。抬枪可以发射到500米距离,是鸟枪实际杀伤距离的5倍。可以使用三脚架或者1人肩抗方式射击,精确度相对较高。

另外是10只抬枪为一排,一只抬枪可以安装5枚大型铅子,或者一堆碎铁子。这样的抬枪阵势,以多个抬枪队,从多个角度发射,就可以阻击农民军的勇猛冲锋。如果遇到农民军进入村落防御,还可以发射单个弹丸,一举摧毁房屋和院墙。所以,清军一直都称抬枪为军中利器,非常喜欢

作者:金满楼

说起抬枪这点事,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武器。

您要知道,在世界近代武器史上,中国唯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没别的,就抬枪这一项。

当然,很多人笑话说,抬枪这都啥玩意啊,这么长!步枪不像步枪,小炮不像小炮,打起来还要两个人一起操作,尤其前面那个扛枪的,简直了!

对,抬枪说白了是一种大号的步枪,叫它小炮也没问题,这种武器虽然看起来比较难看,但实用性是比较强的,比如,他的射程可达一里,火力也胜过一般的步枪,准头也并不差。

抬枪主要的缺点,还是太过笨重。但放在十九世纪,这种武器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比如在剿灭长毛中,在甲午战争乃至抵抗八国联军中,大量旗兵使用的正是这种武器。

为何会大量装备这种武器,因为这种武器是本国自己造的,成本比较低啊。

事实上,抬枪在中国制造也有些年头了,类似的武器,在明朝就出现了,当时叫火铳或者大火铳,之后的抬枪说白了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改造而来的。

抬枪又叫作抬炮、抬杆,西方称为“金葛尔”(Gingall),在中国从清朝到民国都有使用,是一种颇具历史的武器。

从外形看,抬枪就是一种放大了的火枪,显得非常笨重,而且射击时也往往需要两人甚至多人协同,不过这种武器并不是单兵火器,实际上属于一种火力支援武器,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小炮,这样可能就不会去过分嫌其其笨重的外观,也就容易理解清朝的军队为什么会装备这种火器。

抬枪为了获得比火枪更强的火力,于是***取了简单放大的做法,因为枪身加大,装药量大,也可以装入更多、更大的弹丸,威力比同期的鸟枪等小火枪更强。更重要的是,抬枪不***用专门制式的弹丸,因而对加工精度要求较低,也适于当时中国的制造条件。

早期的抬枪为滑膛、前装式,弹丸多***用铁砂、铁珠霰弹,发火方式多为火绳。到了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后,清军开始装备西式的雷明顿等步枪,乃至装备哈乞开司、毛瑟等后膛连发步枪,抬枪渐渐显得没落。

(甲午战争中日军缴获的清军***,其中长度超过一人高的巨人版***就是抬枪)

不过事有蹊跷的是,到了甲午战争爆发后,抬枪这种古老的武器又迎来了第二春。

除了因为相对于行营炮来说,抬枪更为便携,被清军认为是顺手的战场支援火器外,清军在甲午战争中***用抬枪,还有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原因。

甲午战争中,清军中军械西式化程度最高的淮军精锐在朝鲜损失惨重,到了11月旅顺失守后,清******取了以湘代淮的决策,即调用湘军上前线顶缺。但是此时的湘军多是新募军,缺乏训练,在这些新兵看来,西式的毛瑟等步枪操作、保养复杂,而且需要练习、掌握表尺瞄准等技术,且一颗子弹只能射击特定的目标。

而传统的抬枪因为***用的是霰弹,虽然射程不远、弹丸威力有限,但是会形成面杀伤,只要大致对准方向发射,散漫而出的钢珠霰弹会大量击中目标。由此这种不需要精准射击,新兵也能快速掌握的武器,被认为优于进口的西式步枪,甚至于当时还特别下令金陵机器局赶造新式的后膛抬枪供应前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