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装备 > 正文

二战时期生产运动装备,二战时期生产运动装备有哪些

  1. 二战时期有什么结构简单,而且重量小于4公斤的全自动武器?
  2. 苏联二战时期的武器生产水平如何?

二战时期有什么结构简单,而且重量小于4公斤的全自动武器

英国二战期间开发的“司登冲锋枪”(下图)。

全枪为了降低成本和工艺型,全部***用了冲压件,整枪只有枪管和枪托需要稍微花点时间在机床上加工,全重只有2.95kg,配置32发的弹匣,理论持续射速达到600发/分。外观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弹匣是横直设置的。

最大的特点在于造价,只有区区9美元(1940年价),符合英国人在二战期间追求大量生产的要求,司登冲锋枪有6个子型号,累计生产了超过100万支,也算是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冲锋枪了。

二战时期生产运动装备,二战时期生产运动装备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问题呢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


二战时期的全自动武器除了机枪以外基本上就只有冲锋枪,而重量低于5公斤的也就只有其实除了汤普逊冲锋枪和71发弹鼓的PPS-41冲锋枪,其他的冲锋枪的重量很少超过4公斤。而德国MP-38/40装上子弹后也是在4公斤,至于结构简单的话苏联的PPS-43、美国的M-3、英国的斯登冲锋枪都是符合条件的武器。

二战时期生产运动装备,二战时期生产运动装备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斯登冲锋枪虽然重量更轻结构更简单、造价也更便宜但是却是一支非常危险的武器,上膛后扔在地上直接可以击发,所以根本没有安全性可以讲,所以算好一点的就只有美国的M-3和苏联的PPS-43更好一点。至于这两把枪你们更喜欢那一把就看你们自己的爱好了。

而在手枪领域上也有,至于说驳壳枪嘛是完全符合以上条件,但是驳壳枪在欧洲的地位比较尴尬,和冲锋枪相比***少,和步枪相比价格又贵。而在中国地区基本上是用半自动,因为就中国的后勤补给来说基本上没有人用全自动模式,不然***消耗得太快了。
毛瑟M712是在毛瑟C-96的全自动改进型

对于步兵武器来说,4公斤是一个很大的重量,现在非常出名的毛瑟98K的重量才有3.***公斤,像莫辛纳干的卡宾枪也只有3.5公斤。

二战时期生产运动装备,二战时期生产运动装备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对于二战中的冲锋枪来说,4公斤可是够重的了,比如汤姆森冲锋枪这种还是用全木托的冲锋枪来说,重达4.75公斤。不过大部分的冲锋枪都小于4公斤。

波波莎重3.64公斤,MP40重3.***公斤,这几种冲锋枪都是不到4公斤,而最轻的波波斯还不到3公斤,司登也很轻,不到3公斤。

若论二战时期的全自动武器,德国32发弹匣供弹的MP-40冲锋枪、美国20/30发弹匣供弹的M-1式冲锋枪,以及苏联71发弹鼓供弹的波波沙-41冲锋枪等,都是闻名遐迩的名枪。

(M-1式冲锋枪)

只可惜***用了折叠枪托的MP-40冲锋枪,仅空枪重量就超过了4公斤;M-1式冲锋枪的空枪就有5公斤,对一般步兵来说实在是太沉了;波波沙-41冲锋枪尽管是二战产量最大的冲锋枪,但其空枪重量较之M-1式冲锋枪只会重不会轻,那只71发的弹鼓就足够沉了。

(MP-40冲锋枪)

因此,非常可惜MP-40、M-1式和波波沙-41,这三把二战期间非常著名的冲锋枪,与本题重量小于4公斤的全自动武器擦肩而过,所以只能从二战时,其它装备的冲锋枪中寻找了。

M-3式冲锋枪:由于M-1冲锋枪式非常沉,而且结构比较复杂,价格过于高昂,因此,在二战期间,美国人又研发了M-3式冲锋枪,因为外形简单,结构似替汽车打润滑油(黄油)的润滑油枪,故俗称“注油枪”、“黄油枪”。

(M-3式冲锋枪)

此枪是M-1A1汤姆逊冲锋枪的简化版,降低了加工复杂性,简化了工艺,保留了M-1A1汤姆逊冲锋枪11.43毫米口径,***用30发弹匣供弹,空枪重量不足4公斤,为3.47公斤,但火力不输甚至在M-1A1汤姆逊冲锋枪之上,因此一经推出就受到战场上美国大兵的欢迎。

司登式冲锋枪:此枪是英国在德国MP-40冲锋枪基础上研发,为了满足前线官兵的需求,是大量低降低成本之作,***外观非常粗造,绝大多数部件是由冲压而成,只有枪机和枪管需机床作业,因此价格尚不足10美元,便于大量生产,是二战时期,产量仅次于波波沙-41的冲锋枪。

苏联二战时期的武器生产水平如何?

看到有答主说苏联武器不“精致”

胡桃木枪托,镀铬枪管的波波沙可是后期新兵蛋子人手一把的。你这让用黄油枪的盟军情何以堪啊。。。

苏联二战时期的武器生存,真正的指导思路是,适合大规模生存(工时少)的同时原料基本能自给自足。反而真要说价钱时,那可并不是真的都是便宜货。

提起苏联制造,普通人的概念就四个字——傻大黑粗。

即使在冷战时期,苏联的技术已经非常先进的情况下,苏联的武器也依然以其粗糙而闻名。经典例子就是全球最快的飞机米格25。作为全球速度最快的飞机,这款飞机是靠苏联专家们用蛮力怼发动机愣攒出来的,当美国人拆开他们认为有什么黑科技的米格25时,面对着粗糙的没法看的飞机内部,美国科学家全都被苏联人的粗糙给惊呆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德国大众公司做过一个试验,说同一个设备、同一个工作车间,工人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制造出来的零件跟心情舒畅情况下制造出来的零件质量就大相径庭;而发明创造也同样适用这个实验结论。

苏联二战之前整天大肃反,抓人、***、流放人,一片恐怖,人心惶惶,谁还有心情去工作,这样环境下制造出来的武器能好得了吗?所以苏军在二战前就基本没有什么趁手的兵器。

二战爆发以后,国家随时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前线的部队一天八封电报催后方的武器。在这种压力下制作出的武器,质量可想而知。

所以二战时的苏制武器总体特点就是工艺粗糙、性能落后,设计上也有各种缺陷。可是它的优点是成本极低,适合大规模量产,靠数量压倒德国人。

在苏德战争的第一个阶段,苏军跟德国军队的过招场场都败,而且不败则已,一败涂地,每场都是大败,成建制地被德国人吃掉。

苏联人吃了败仗自然丢盔卸甲,德国人一开始在取胜后屁颠屁颠去收缴苏联遗弃的战利品,可拿在手里一试才知道,苏军战士的武器基本是烧火棍水平,根本没法用,立马收集到没人的地方掩埋起来。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不仅损失了几百万军队,也自然失去了相当的装备,包括几百万只***,四万多门火炮、三万多辆坦克、和2万多架飞机。


为了抵挡德军的凌厉攻势,苏军必须要扩军,扩军的同时就要增加装备,因此必须在后方开足马力生产。

苏式装备和德式装备走的路线完全不同,苏联的武器大多都是一些造价低廉,使用起来方便耐用的武器,而德式装备和美式装备都是一些造价昂贵,使用起来比较的昂贵的武器,保养起来也比较麻烦的武器。苏联在二战时期的整体装备水平一般,装备质量要略逊于德国军队,但是苏式装备适合大量生产,能够在战场上快速补充。而且苏式装备的上手难度低,比较符合苏德战场的需求。

苏式坦克的代表是T34坦克,T34坦克的造价低廉,机动性能和攻防能力都比较出色。T34坦克可以击败德国早期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基本能够同豹式坦克进行正面交锋,但是在面对德国虎式坦克的时候相对无力。T34坦克最大的优势就是造价低廉,适合于大量的生产。在苏联士兵素质不如德军,装备质量不如德军的前提下,T34坦克以数量优势弥补了质量优势,反而让苏军在后期的坦克大战中占据了优势。

苏式冲锋枪的代表是波波沙冲锋枪,由于二战时期的冲锋枪质量普遍比较差,波波沙冲锋枪的性能并不差。波波沙冲锋枪装备了71发的弹鼓,射程能够达到200米左右,在巷战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同大多数苏式武器一样,波波沙冲锋枪的造价也非常低廉,苏军共生产了600万支波波沙冲锋枪,波波沙冲锋枪也是二战时期生产数量最多的制式冲锋枪。

苏式***的代表是莫辛甘纳***,莫辛甘纳***是一把历史非常悠久的***。从沙俄时期开始,俄国军队就已经装备了莫辛甘纳***,一直到二战结束,苏联军队仍然在使用莫辛甘纳***。总的来看,二战时期苏联装备的整体质量比较一般,但是苏联装备都适合大量生产,生产的成本普遍比较低,再加上苏联地大物博,自然***和人口数量都比较充足,因此苏联依靠着较为粗糙的武器,仍然打赢了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