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最得意的学生应该是罗孝和,一直是袁隆平院士研究团队的“二把手”。考虑到袁老的年纪,罗孝和应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是真正主导袁隆平研究团队的人。
罗孝和,1937年生,金石桥镇人。1961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
而且2005年以后,罗孝和为主导的研究团队培育出了“两优0293”杂交水稻,某种意义上给袁老很长脸,因为之前国家种植面积最多的杂交水稻都不是袁老团队培育出来的。
说起来颇为尴尬,进入21世纪后,袁老研究团队里一款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都没有,一直到“两优0293”出现。
袁隆平院士的得力助手有很多,其中包括有学生李必湖,(***期间袁隆平院士千幸万苦找到的雄性不育稻,试验田被造反派全打了个稀巴烂,结果有两个学生,其中一个是李必湖偷偷把三个品种各保留了一份),如今的李必湖也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曾经获得过国家、省、厅的表彰,并享受***院特殊津贴。
尹华奇,毕业于安阳农校,也是跟随袁隆平院士“打天下”的人之一,美国得州曾经想聘他为杂交水稻顾问,留在美国,袁隆平院士认为尹华奇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袁隆平院士访美之际,将尹华奇招在自己麾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联合国粮农组织杂交水稻特约顾问。
罗孝和,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在袁隆平院士的言传身教下,他培育出“培矮64S”水稻,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得到大力推广种植,并受到广泛好评。并申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二等奖及各项国家专利技术。
表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是一个团队,除了以上三人以外,现在还有高、中科技人员80多人,他们都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所以,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我国后继有人。
2021年5月22日,国士无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离我们而去了。袁隆平爷爷虽说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杂交水稻技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特别是袁老培育了大量农业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了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那么,袁老生前带了多少学生,培育了哪些优秀人才?
袁老生前带了多少学生。
1953年,袁老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就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一直到1***1年袁老一直在湖南省安江农校担任教员,整整18年的时间,袁老都在担任教员,按每年平均50个学生计算,18年的时间里袁老培育了接近上千名学生。
1***1年,随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的成立,袁老告别了工作18年之久的安江农校,进入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工作。至此之后,袁老的主要精力就是搞科研,当然这期间袁老也需要团队、需要助手,袁老一直在科研的过程中培育人才,直到袁老去世前都未停止。
所以说,袁老生前带了多少学生,的确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只能说数不胜数!
在袁老数不胜数的学生中,哪些学生最有成就呢?
罗孝和。罗孝和出生于1937年,长期在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是袁老最得力的帮手,由于罗孝和仅比袁老小6岁,二人的关系更是亦师亦友。罗孝和曾获得过湖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享受***院特殊津贴,获得了首届袁隆平科学进步奖等。
袁老生前为中国水稻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很多人才,而且袁老在挑选学生的时候非常严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下田!
所谓名师出高徒,袁老的学生当中有很多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1.李必湖
李必湖是湖南人他也是一位农业科技从业者,是袁老的助手,1966年毕业于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1***6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农学系,他在海南岛发现了雄花败育的普通野生稻,为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做了重要的贡献!1***3年,他和袁老一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并在1981年和袁老一起获得国家发明奖特等奖!
2.尹华奇
尹华奇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联合国粮农组织杂交水稻特约顾问,是袁老的助手之一,在1966年,他和袁老,李必湖组成了三人研究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远育计划,他的个人荣誉不是太多,但他在杂交水稻上的贡献很突出!
3.段美娟
段美娟既是袁老的得意***之一,又是袁老的三儿媳,她毕业于中南农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从事水稻栽培生理研究,她目前是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校长,是我国水稻研究专家!
4.邓启云
他是袁老的学生之一,一直在袁老身边工作,是“Y两优2号”的发明者,是***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是中南大学和湖南农学大学博士生导师!
袁老生前带过多少学生,有成就的学生有哪些?这个问题如果系统统计起来还是非常庞大的,睿和君从自己的了解以及网络上的知识,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这要从袁老毕业之后说起,1953年,袁老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被分配到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又有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在这里袁老担任教员,而且一干就是18年。这18年,袁老带过的学生非常多,***若按一年50人计算,他带过的学生也有近千人。
1***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从这时候开始,袁老结束了边教学、边研究的工作模式,一心扑在水稻的研究上。
虽然是专心研究,但这时候他仍要带助手,以及刚分配过来的人员,虽然从师从关系上来说是上下级,但有些人也是他一手带出来,而且他还要带研究生,以及博士生。
所以,袁老这些年带过的学生数不胜数,没有一个具体的准确数字。
袁老有成就的学生主要是他在安江农校工作期间培养出来的,有的毕业之后继续跟着他,担任他的助手,也有毕业之后有所成就的。具体人员情况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说到袁老的学生,首先要说的一个人就是李必湖,1966年从安江农校毕业之后,留校担任袁老的助手。而他的成就是1***0年在海南岛发现雄花败育的普通野生稻,这为选育水稻雄系不育系,实现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做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fncw.com/post/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