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时期,重庆作为抗战大后方,军事工厂支援着前线。其中有一条军事运输线,是运送武器的,为了不让日军发现,在地图上用隐语公里来标注。其中穿插其他地名,即四公里到九公里这一段
因抗日战争的战略需要,需修一条重庆一一贵阳的公路,总长有四佰多公里吧。起点在重庆长江南岸的海棠溪车渡码头,以此为零点计算,如有称三公里半、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七公里、八公里的地名至今还在用。到綦江县雷神店正好100公里,己前常路过此地,记忆很深,现在公路的改道取直,加宽,提速,到贵阳就不有多少公里了。
因主城区修了长江大桥后,南北运输变通途,海棠溪一一储奇门、铜元局一一菜元坝两处车渡退出了。
我乘车在菜元坝一一铜元局的长江大桥上,左边是南岸区,右边是渝中区,前方是长江上游。
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些名字的来源就是一段历史。当年修抗战公路,从海棠溪修了四公里后,就进入了农地或荒坡,路修好后就没有地名但有人通过了,人们就把当时的里程碑作为了地名,一直到了九公里后才又进入了有人区。所以大家不要认为她土俗,想想,用里程碑命名的地名土俗吗?
过去交通不便,特别是重庆的江南部份,只有一条公路,而且是抗日战争时期修的川黔路,这条路的起点在海棠溪渡口附近,从这而出发到现在的四公里处,路边有几户人家和么店子,可以歇脚,打尖,于是人们就叫这儿为四公里,久而久之,“四公里”就成了这儿的地名了,一直沿用至今。以下五六七八九公里等地名也是类似原因产生,沿用而留传下来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fncw.com/post/10591.html